「沒有任何一個專業知識可以速成,標榜快速學習的教學,要不是胡說八道、就是只談些連入門都稱不上的綱要……」我看不起那種文章。所以,這是個篇幅很長的SEO入門指南(搭配數倍於正篇的延伸討論),我對SEO領域的心得與經驗都濃縮在其中,如果你只是想認識SEO領域,這系列指南就能夠滿足你的需求;但如果你想從事行銷工作,成為SEO領域的專家,請去嘗試、驗證、挑戰指南中的想法,發展自己對SEO的見解,我很期待與你辯論想法的時刻來臨……
關於「SEO用途、侷限、學習方式」的QA總結
SEO(Search Engine Optimization)亦稱為「搜尋引擎最佳化」,字面上的意思,是指通過優化網站,取得搜尋引擎(google、yahoo……等等)更好排名的過程。直白一點可以把整件事情簡化成:「運用SEO技巧改善網站」 → 「取得更好的排名」 → 「增加網站曝光與流量」 → 「提升訂單等業績表現」。做好這個步驟,最終改善網站商業表現,就是做SEO的終極目標!
SEO能夠改善網站在搜尋引擎中的排名,進一步改善網站「自然流量」,這種流量帶有「不須額外花費」、「持續期長且穩定」、「消費意圖明顯」的特性,也正因如此,才受到企業的追捧。
「SEO布局」 → 「改善排名」 → 「增加流量」 → 「提高營業額」這個過程並沒有因果直接聯繫!需要先思考:對手狀況、流量市場利基、使用者意圖、商業服務侷限性……等等問題,並不是導入SEO技術網站就會一帆風順。
行銷觀念比作法更重要,學SEO最重要的是別把自己局限在SEO領域中,客觀思考每種行銷方式的優缺點,以改善商業目的為原則,別誤把SEO神話了!除此之外,google的態度、SEO本身的特性、避開不必要技巧……等等,都是需要注意的想法。
「SEO入門」導讀
SEO(Search Engine Optimization)亦稱為「搜尋引擎最佳化」,字面上的意思,是指通過各種方法優化網站,以便取得搜尋引擎中更好排名的一系列過程,台灣尤其以google搜尋引擎為操作核心(外媒統計,2020年google台灣市佔率為92.43%)。
用直白一點的話來理解SEO領域,我們可以把整件事情簡化成:「運用SEO技巧改善網站」 → 「取得更好的google排名」 → 「增加網站曝光量或流量」 → 「提升訂單等業績表現」。如何做好這個步驟,最終改善網站商業表現,就是做SEO的終極目標!
這個看似簡單的過程,實則蘊含數百種優化方向與技巧,實際操作時,尤其吃重領域經驗,如何選擇適合企業的項目,設定正確KPI、安排合理優化順序……等等。如果只是看著優化清單照表操課,效果很難突出。

「運用SEO技巧改善網站」 → 「取得更好的google排名」 → 「增加網站曝光量或流量」 → 「提升訂單等業績表現」這個優化順序是最普遍的作法。
因此,這篇指南不以工具書的方式撰寫,不會囊括SEO全部細節,而是將重心擺在闡述正確的「學習SEO必要認知」、「SEO的思維批判能力」、「實作SEO的問題與解決方向」,我認為這些觀念遠比各種專有名詞重要許多。過度急於求成,一味地尋求方法而不求甚解,往往是囫圇吞棗無法吸收,最後變成「SEO行動字典」:只會解釋專有名詞,卻沒有能力改善網站的商業表現……
章節主題 | 章節摘要 | 連結 |
---|---|---|
第一章: SEO用途侷限&基本觀念 | 了解SEO的能耐與限制,幫助企業判斷是否需要這個技術;同時也幫助想學習SEO的新手,給予正確的SEO學習觀念。 | https://procrustes.info/seo-guide-part1/ |
第二章: 搜尋引擎基礎&排名潛規則 | 介紹搜尋引擎原理,針對收錄問題、排名原因進行觀念上的說明,唯有了解基礎觀念才能實踐後續的操作章節。 | https://procrustes.info/seo-guide-part2/ |
第三章: 關鍵字規劃&內容優化實作 | 關鍵字規劃是SEO的根基,許多策略是從這個概念所展開,這個章節前半段將著墨於此;後半段,則將與SEO相關的內容優化方式一併討論。(近期公布) | |
第四章: 程式碼優化細節 | 本章節討論那些與SEO程式碼相關的問題,將分為:單一頁面元素細節、全站架構優化,用來改善網站體質相當有效,也是SEO領域不可或缺的知識。(近期公布) | |
第五章: 頁面關聯性與連結策略 | 這個章節討論SEO領域特有的知識點:「連結」,也藉由這個概念提出頁面關聯性的問題,屬於進階的知識與優化技巧。(近期公布) | |
第六章: 各種工具、數據分析、優化迴圈 | 這個章節補中SEO領域的細節,討論各種常用的工具,說明如何用數據驅動優化流程,並總結我的多年經驗提供給大家參考。(近期公布) | |
附錄一: SEO檢核表(SEO table) | 完整的SEO檢查清單,蒐錄所有我認為對SEO有改善的細節,需要有足夠的知識才適合閱讀。(近期公布) |
SEO能做到什麼?為什麼這麼被追捧?
SEO近期可謂風光無限,無數企業搶著做相關優化,這是因為SEO執行得當的話,能夠後帶來「自然流量(搜尋流量)」增長,因此,即便SEO是一項大工程,需要投入無數的人力心力,依然吸引許多人趨之若鶩。
所謂的「自然流量」是指使用者在搜尋引擎(google、yahoo……等等)輸入關鍵字後,經由網站排名而得到的流量,這種流量帶有「不須額外花費」、「持續期長且穩定」、「消費意圖明顯」的特性,也正因如此,才受到企業的追捧。
讓我們把網路想像成真實世界,當經營一間實體店面時,顧客會經由不同原因認識店家,進而來到店裡消費。例如:分發傳單(廣告)、親朋好友間推薦(社群經營)、與其他店家合作宣傳(第三方合作)、老顧客口耳相傳(品牌力)……等等,而「自然流量」對應的是被招牌吸引的「過路客」,「SEO優化」就像是把店面從人煙罕至的巷弄中,搬遷到人潮密集的商圈內,自然會大大提升曝光機會。
除此之外,這種搬遷搬遷到人潮密集地區的方法(SEO優化)不會調漲租金(排名產生的自然曝光不會增加營運成本),只需要負擔搬遷與裝潢費用而已(網站修改、內容建立的費用),這麼一想,就不難理解企業選擇SEO行銷的原因了。
大家可以看到經過SEO優化調整的網站(兩個網站都是我親手優化),自然流量的成長狀況:

以上兩個網站都是我親手建置並且經營的,在導入專業的SEO技巧後,無一不呈現極高的流量數據成長!
這些說明與數據報表可能會讓你躍躍欲試,幻想著企業導入SEO之後能夠脫胎換骨,如果你有這樣的想法,希望先冷靜一下,讓我再花點時間揭露SEO領域中的貓膩與問題……
首先,我要先申明兩份數據是真實的,沒有任何造假的成分!但卻出現了「選擇性偏誤問題」,意思是指,我只選擇了有利的數據(流量增加)呈現,沒有呈現企業的終極目標(有沒有多賺錢)。
實際上這兩個案例中,只有一個網站是成功的,其網路營業額因為經過SEO優化與調整後,成長超過10倍!但另一個企業雖然有著類似的流量成長,網路營業額卻與之前相去不大,反倒因為導入SEO技術花費了成本與並增加經營壓力。這種情況絕對不少見,這是因為SEO優化的環節有很多關聯性問題,接下來我將詳細講解。
數據呈現很受吹捧,但我始終認為是個爛方法,因為數據含意太容易被操弄,假想:這兩個網站的介紹停止在SEO提升流量的環節,你將不可能知道其實有一間企業並沒有因為SEO受益……
SEO的侷限?發生什麼問題了呢?
常見的SEO優化過程是這樣:「SEO布局」 → 「改善排名」 → 「增加流量」 → 「提高營業額」。
這個線性作法看似合理,但其實每個環節之間的關聯性非常低!做好上件事根本不保證下事件成立,單純只是我們希望看到能產生這樣的結果而已,是一種希望;而非必然!
講簡單點,請問大家:改善排名就會有流量嗎?有流量就能銷售嗎?這些問題SEO業界不太願意討論,但卻絕對不能(也不該)避開,提前弄清楚這件事情,往往能夠避免企業草率導入SEO專案,浪費人力與時間的結果!

SEO優化的流程看似合理,其實根本沒有邏輯關聯性,忽略這個事實,就是很多公司花大錢做SEO,卻沒有效果的原因……
#1 做了SEO就會改善排名?哪有這麼好……
費心費力做了SEO的各種調整,是否就表示排名會改善呢?很遺憾的,並不是這麼一回事……
請大家理解,所謂的「排名」是一個互相拚比的結果,而不是努力的結果,也就是說,現實的商業環境並不是努力得高分就會有好排名,而是你的分數「比對手好」排名才會有成效。
執行SEO時「對手」是避不開的話題,如果主要競爭對象都是:PChome、momo商城……這種大型電商,需要投入的心力與資源,絕對會遠超過對手是一般電商的狀況。
因此,分析對手狀況來評估SEO可行度是第首要考量點,如果無法取得足夠的優勢,變成不上不下的狀況(分數提升排名沒變),就真的是花錢花時間,卻跟沒有做一樣的結果……
對手的強弱並非由公司規模判斷,必須聚焦於公司投入行銷領域的程度,換句話說,公司行銷團隊的人數、資源、經驗、底蘊,才是行銷強弱的判斷依據!
#2 排名與流量間的誤解
當我們因為SEO技巧讓排名進步了,是否代表「網站流量」會提升呢?很遺憾的,依然不是這麼一回事…
取得排名到改善網站流量這中間,還有兩大問題必須克服:
#A 考慮市場自然流量利基:
有些關鍵字根本沒有足夠搜尋量,也有些行業本身就缺乏搜尋行為,這樣的前提下,即便取得領域內很好的排名,也不會有流量突破的改善。
但這並不代表這些行業要放棄網路行銷,針對這種狀況我通常會進行兩個方向的評估:
一、改走其他網路行銷管道:廣告接觸、社群推廣、新聞報導、網紅部落格推薦……等等,評估是否能產生更好的效果,因為這些方式不仰賴使用者的搜尋關鍵字,能接觸的範圍更廣。例如:經營餐廳時,採用網紅部落格推薦的方式,能夠激起顧客嘗鮮的心理;又或者經營新創產品時,新聞報導與社群推廣往往更有效根本(因為領域沒有人認識關鍵字),諸如此類的行銷方法還有很多,大家不用死守在「自然流量」這個迷思當中。
二、修改網站目標,調整為取得信任度:不同於多數網站以銷售為目的,有些產品本就不適合網路銷售,這時候可以評估在網路上取得品牌聲量,對線下販賣帶來的回饋是否值得,也就是說,將網路目標改成「取得信任感」。通常我會以開展專業內容專欄的方式進行,例如:教學文章、解惑文章、專業知識分享、推薦領域內相關產品……等等的方式,是一種以內容行銷為基底同時優化SEO的方式。不過就像我說的,必須先確認信任帶來的效益,是否能夠攤平內容建置成本。
領域搜尋量是否有足夠,利用Google adwords關鍵字研究工具進行分析是最準的。但實際上很多時候一個簡單的想法就足以判斷了:你想買自己這種產品或服務時,會去google嗎?
#B 排名有改善,但力道不足
只有不到1%的搜尋行為,會點擊第二頁之後的網站!這就是網路排名殘酷的事實……
換句話說,如果網站排名不在前10位,只有不到1%的曝光機率,這也是我強調做SEO時對手很重要的原因,如果你的行銷資源,沒辦法擠進排名前10位,那效果自然不會好……

數據來自於《We analyzed 5 million Google search results》,顯示google排名對曝光等重要數據的巨大影響力,文章中尚有許多值得學習的觀點,可以多加參考。
#3 流量提升了,說好的營業額呢?!
當「排名」提升而且將「網站流量」帶動起飛時,企業就能賺到錢了嗎?恩……很遺憾的,依舊不是這麼一回事……
因為,不是所有進入網站的使用者都能變成客戶!這裡主要有兩個問題需要克服:
#A 使用者意圖與網站目標不同
所謂的流量,其實得分有效無效,只有「使用者意圖」與「網站目標」契合的流量才有價值!
用個簡單的舉例來說明:假設有個賣「咖啡」的網站,湧入了一堆想買「茶葉」的使用者,成交狀況大家心知肚明吧……這種八杆子打不著的搞笑事件,其實是業界時常發生的問題。
烏龍怎麼發生的呢?這是因為SEO優化很難控制,咖啡網站的案例即是真實經驗,問題發生於一篇「咖啡與茶業的比較文章」,原本預計突破的咖啡類關鍵字群沒有變化,反而是茶葉類的關鍵字表現相當好,但網站本身卻沒有銷售茶葉產品,這使的進站使用者不會有任何訂單行為,等於這些流量只是好看的數據而已。
無心的意外我們還能一笑置之,但這裡我不得不提醒大家,業界有些SEO優化公司,會利用這種手段來隱瞞企業,他們推廣類似詐欺的:「關鍵字保證排名合約」、「流量保證合約」。顧名思義,這種合約保障企業取得關鍵字的排名或者提升網站流量,承諾只有達標才收費,但這些公司會把許多容易取得排名,但卻沒有商業價值的關鍵字,参進合約中,方便期操作排名的數據;而流量保證也可以用機器人點擊來洗數據。結果就變成,合約績效看似很好,企業卻完全沒有賺到錢,還需要支付高昂的行銷費用,請企業要多加留意……
#B 商業服務的侷限性
很多企業有服務限制,其中地域限制相當常見,開在「台中」公司,取得來自「台北」的流量,當然無法變成訂單……
這個問題,就是我前面案例二沒有業績成長的主因,即便網站的流量有數倍的提升,也因為無法服務外縣市的客戶,導致業績不能夠反應效果。
流量有效與否,必須看「使用者意圖」與「網站目標」是否契合!
#4 短期商品用SEO來不及曝光!
SEO優化不像打廣告,需要有足夠的發酵期,才有可能帶來好結果。一般來說需要這幾道程序:
- 策略評估期2~4週:各種數據收集與評估(市場調查、對手分析、產品銷售檢視、企業目標討論……等等),這是優化網站的第一步,只有瞭解這些資訊才能評估公司投入SEO的深度,並且制定出有效率的策略與優化順序。
- 網站調整期1~3月:中小型網站(網站規模在千頁以內),多可以在3個月內完成重要的程式碼調整,而大型網站、新架設網站自然需要更多時間。
- 內容建構期3個月以上:SEO的一大優化重點會放在建立原創內容,這項優化的時間需要綜合考量企業現狀與投入資源,在我的習慣中,會要求網站累積10萬字以上的原創內容(我知道很多,但達不到這個水準SEO效果會大大受限!)。
- 數據回饋與優化:執行每個步驟都需要收集數據,這能夠幫助我們隨時調整策略,選擇更有效果的方向優化。
因此,估計3個月以上的SEO優化時間,是比較合理的。換句話說,跟風短期爆紅的產品並不適合用SEO,以廣告、社群曝光、網紅合作會更具有即時性。(除非網站提前做好準備,才能改善時間來不及的問題。)
#5 SEO相關問題總結
讓我們引用文章開頭的舉例:SEO優化對應到開店的情形,我說這就像是把店面搬遷到熱鬧商圈,以便讓更多人接觸,聽起來是很美好,但其實也沒有那麼單純……
搬遷店面從不保證就會改善商業,首先,熱門商圈競爭度相當高,消費者會在店面間比較,必須要有不輸對手的條件才容易成功(就像做SEO必須考量對手的狀況),而有些產業其實不需要過路客生意,這種狀況下搬遷沒什麼意義(SEO市場利基的問題),並且搬遷地點也得講究,如果人潮性質不符合店面目標,效果也不會好,例如:在電子街開婚紗館效果肯定不會太好……(使用者意圖與網站目標不同),最後,各行各業都有服務侷限,可能是座位不足、產品庫存不足……等等,不見得能夠100%消化多出來的人潮(商業服務的侷限性)。
大家不難發現,其實網路世界沒有比較複雜,那些不熟悉的名詞,根本就不是考量商業的核心重點。實際上,網路行銷必須保持商業的基本認知,理性的判斷企業所需,別因為市場流行就輕易跟風。
專有名詞是業界宣傳用的,並不會讓網路行銷變厲害,保持企業自身的判斷力,才能做正確的決定!
SEO的觀念總結!
從這個章節開始,我將假設你想嘗試SEO領域!這個章節就是我的經驗總結,將SEO領域中重要的思想整理集合,讓你從根本理解這個行銷方式:
「行銷領域觀念重於做法!」。因為行銷是一個拚比創意的領域,所有已公開的「做法」都有壽命,很多技巧淘汰非常快,根本沒有學習必要。但行銷觀念迭代極慢,可以說數十年來都不曾變過,掌握觀念就能舉一反三,快速理解與學習整個領域知識。

學習SEO要從觀念出發,這五點是我經驗的總結,想必能幫助你有所突破。
#1 行銷不該也不存在唯一解
執著於單一的方法或管道,是不正確的!網路行銷非常多元,只有保持開放態度,勇於接納各種想法,才能時刻保持敏銳度,不至於故步自封。
這個觀念正是我的網站品牌(the bed of procrustes)表達的中心思想:行銷不存在唯一解,絕不該把自己擺進「行銷為王」的框架之中,誤以為什麼事情都能用行銷解決,又或者以為只有某一種行銷方式有用……商業的不同階段,就需要採用不同的思維與方法。抽離自身角色,才能用更高的角度觀察商業架構,客觀並理性地解決問題!
#2 SEO行銷不是救命稻草
我遇過很多企業在面對虧損時,試圖透過SEO來拯救企業。我得殘忍地說,大部分都將以失敗告終……因為SEO不適合扮演救命的角色。
請理解SEO行銷能做到的是提升自然曝光與流量,但一個長期虧損的企業,必然存在比曝光更致命的問題,例如:產品瑕疵、服務品質、市場規模……等等,想要單純通過增加曝光改變企業的困境,是非常困難的!
換個角度理解,如果商品物超所值,就能單純通過個人宣傳與推廣,取得一定程度的銷量與回購率。在這種狀況下加入SEO行銷的自然曝光,才是讓企業一飛衝天的契機。
「SEO是『錦上添花』的行銷方式!」,如果產品有問題,SEO只會加速曝光問題,無法解決商業困境;如果產品能在私底下賣得不錯,導入更多的自然流量就能取得飛躍性的成長。這也是我後期接手案件的原則:不值得行銷的產品,就不該去行銷!
#3 搞清楚google的態度,別只會當跟屁蟲
很多SEO從業者喜歡把google掛在嘴邊:「google最近更新」、「google認為」……等等,雖然SEO確實以搜尋引擎為主,但我認為,只會追著搜尋引擎聞雞起舞,不僅無聊而且永遠慢一拍……
學習SEO應該從搜尋引擎本身的態度出發,而不是追著他們的行為跑,換句話說,站在與google相同的角度上,思考他們想要做些什麼,才能與他們並進。
這個想法其實很單純:「使用者、使用者、還是使用者!」這不僅是google最看重的項目,也應該是你唯一關注的對象,不要為了討好google而做SEO,反過來先把google也想討好的對象「使用者」解決了,你就能站在與google相同的角度思考,自然不會浪費心力在那些可能被google淘汰的技術與方式上!
除此之外,我得補充一個殘酷的事實:google在乎的是「使用者」,而不是「開發者」!
對google而言,網站開發者是否有調整困難、是否有轉型困難、是否做的比較努力卻得到較差的成果……等等,google一點也不在意,講坦白的,他們也沒有在意的理由!別高估了自己在google心中的地位了,要知道,他們絕對不差你一個網站……
這是個殘酷的事實,我就不只一次對此事感到無奈,但還是請正在學習行銷的讀者們反思:google可不欠我們排名喔!
#4 時尚技術別急著追,SEO應該更踏實
資訊業很喜歡圍繞新技術打轉,SEO領域每年就會出現新的技巧與工具,但追尋這些技術真的有用嗎?
例如:最近流行的人工智能、AI演算法、大數據分析……等等,這種炫目的技術常常會用一種錯覺來宣傳:「某XX跨國企業正在用這個方法!」,這種話術講的好像大家都能變成跨國企業一樣厲害,很顯然是錯的,其中有兩個問題需要思考:
一、新技術通常是大企業為了解決特定問題而開發的,中小企業根本不會面臨這種問題。例如:某知名電商採用了自動化技術,能根據使用者在網站上的搜尋關鍵字,產生每個商品的獨特標籤,並將這些標籤自動加入title、description……等等資訊中,以改善SEO的分數。
看起來很激動人心吧?但請先想到一件事,你的產品有需要自動化這件事嗎?採用這個技術的電商擁有超過百萬產品,是因為產品數量過大而無法人工管控,你的不行嗎?
換句話說,如果企業本身沒有那種規模或條件時,這些問題根本不需要在意,連基本內容、程式優化、基本管道行銷都還沒用過,導入這種技術就是在浪費時間……
二、新技術缺乏市場驗證,初期的失敗率極高(熟悉創業的人應該知道,嘗試新技術的失敗率超過9成),大型企業有條件失敗,他們不害怕這種嘗試(控管失敗風險即可),這種做法能保證他們保持在競爭的優勢端,但這種心態是一般中小型企業主不能勝任的,簡單的說就是,請評估企業虧不虧得起這種失敗……
其實,我並非反對新技術,而是擔心大家被新穎炫技的手法吸引了,很多人連行銷的基本功夫都還沒掌握就開始盲目追求,這種想一飛衝天的心態,恰恰是學習行銷最大的障礙。
以SEO來說,它的本質一點不也複雜:清晰的網站結構、水準上的易用性、妥善運用SEO標籤、優質內容規劃……等等,做好這些事就拿到9成以上分數了,新技術是在這之上嘗試突破的工具,對大多數學習者而言,還太遙遠了,希望大家不要用「超英趕美」的心態面對SEO知識。
#5 有些東西是垃圾,不要浪費時間在上面
不是所有東西都值得學習,在SEO領域中,就有些知識是垃圾,一點也不值得花時間在上面,以下是我學習經驗排除的兩個分類:
#A 作弊行為:
任何行銷管道都有作弊的方法,SEO領域稱之為「黑帽」,這些方法利用使用演算法更新的漏洞,來獲取短暫的成效,為甚麼他們是垃圾呢?除了不持久之外,這種方法完全沒有考慮使用者,是純粹為了搶流量做的行為……
這些方法我認為只有從業人員需要了解,並不是為了使用,而是要在客戶詢問時,能夠稍微解釋發生了甚麼事情,如果是自己學習SEO優化,這類資訊根本沒有嘗試與了解的必要。
#B 次世代名詞:
就像這個標題「次世代名詞」一樣,行銷領域特別喜歡創造看起來很厲害,卻毫無意義的名詞,大家不妨觀察一下,每隔幾個月的各種年會、大型演講,都會有人創造新名詞,例如:「後行銷時代XXX」、「行銷X.X」、「XXX.Tech」、「XX時代/世界/未來」……等等,每次看到這些名詞我都會笑出來,在我看來就像是小朋友打架大聲喊出漫畫招式的喜劇感。
其實這些名詞除了不明覺厲之外,沒有什麼價值,大多數都是複合一些舊有的領域知識,就把它當成是自己發明的,在我看來只是掩蓋基礎功夫不足而創造的笑話……
我提供一個區分是否屬於這種名詞的簡易方法:如果一個名詞不存在通用且唯一的中文翻譯與解釋,這就是個垃圾名詞!別浪費時間在了解這些東西上面了,因為如果是整個領域認為重要的東西,勢必會有非常統一的認知與解釋,絕對不會只是出現在一篇報導或會議上的說辭而已。
#Procrustes 結論
這是SEO入門指南的第一篇,我著重在講解兩件事:「不要造神,企業需要合理評估是否需要SEO」、「想執行或學習SEO時,需有的認知」。
下一篇《SEO入門指南(二):搜尋引擎基礎&排名潛規則》將會把矛頭指向搜尋引擎這個角色,以google為主體,深入分析google與SEO之間的各種關聯,幫你打下優化SEO的核心基礎!
感謝大大,非常淺顯易懂且受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