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的黑帽 SEO 是指違反搜尋引擎規則與指南的排名優化手法,與之相對的是白帽 SEO,也就是搜尋引擎建議的優化方式。其實做黑帽 SEO 並不會違法,違反的是搜尋引擎的規則,可能的代價就是觸發搜尋引擎的懲罰機制,所以這些優化技巧,是犧牲與 Google 友好為代價,很可能會傷害長期穩定的性質。Google 明文反對使用黑帽 SEO 的手法,也持續在更新演算法打擊黑帽行為,以我的經驗來說,也不建議使用這種技法,但不使用不代表不了解,透過黑帽手法的探討與搜尋引擎優化的回擊,我們可以建立更正確的 SEO 觀念。
常見的黑帽 SEO 手法
黑帽 SEO 的手法是非常值得研究的,因為他們總是會出乎意料地使用奇怪的方式來思考,時常打破一般人的思維,是一種鑽漏洞的集合體,以下是過去曾經盛行一時的黑帽 SEO 手法,這些手法已經失效了,但了解他們還是很有趣:

關鍵字填充(Keyword Stuffing)
關鍵字填充是透過在網頁中不自然地重複大量使用關鍵字,試圖透過關鍵字密度來操縱搜尋排名,如果是早期有使用過 Yahoo 知識家的人應該不陌生,很多討論內容會在文字當中直接插入奇怪的關鍵字,目的就是想要取得更好的排名。
由於早期的搜尋引擎仰賴關鍵字頻率來判斷文章內容,這種做法曾經是有用的。但想也知道這麼拙劣的手法一下子就會被針對,早在 2003 年的 Florida 演算法更新時,Google 就開始減少關鍵字密度對排名的影響;2011 年推出的 Panda 演算法更是直接針對低品質內容降分,這個演算法不是完全要針對關鍵字密度,而是文句使用的品質,也就是那些亂塞關鍵字導致閱讀困難的內容,受到大規模的懲罰;2013 年 Hummingbird 演算法開始引入語義搜尋,簡單來說就是 Google 透過理解文章內容主題與意圖,以內容的意圖為主要排名依據,而不是單純的幾個字來做判斷,這也更進一步降低搜尋排名對文章關鍵字的依賴性,至此,我們可以斷言,關鍵字填充的做法已經徹底失效過時,對排名毫無幫助,只會降低內容品質。

隱藏文字與連結(Hidden Text and Links)
隱藏文字也是過去經典的黑帽 SEO 手法,屬於關鍵字填充的加強版,原因是單純的塞入大量的關鍵字,對一般使用者的體驗很差,所以,黑帽技術發展了一套不影響使用者閱讀,但是依然把關鍵字塞好塞滿的方法,常見的手法有:將文字顏色設為與背景相同(例如白底白字)、使用 CSS 將文字移出畫面、將文字字級設為0、或用圖片蓋住文字等等,這種做法讓閱讀網站的人看不到關鍵字填充的問題,但對搜尋引擎來說又可以讀取到這些文字。
然而,Google 很不爽,後果很嚴重,根據Google指南,若發現網站有黑帽式的隱藏文字或連結,該網站可能被從索引中移除,無法出現在搜尋結果中,這種違規在 Google 認定屬於重大事項,會進到人工審核的階段,如果被發現屬實,這個網域很可能就廢了,也就是業界常說的被關到黑名單了,這種網站不論後面怎麼優化改善,幾乎都無法取得好排名,甚至可能連被搜尋到都有困難。
總之,這個手法就算可以躲過人工審核,也因為 Google 內容品質相關的演算法更新,不再有效了,現在也是完全過氣沒人用的黑帽 SEO 手法。

付費鏈接與連結農場
在 SEO 的世界當中「反向連結」代表了網路上的聲量,是一個可以提升網站權重的重要方式,正常來說,想要取得別人網站的反向連結並不容易,往往需要有非常優質的內容、合作關係才有機會,所以,當市場上出現可以被購買的連結時,那自然會有很多人買單,這就催生出了「付費連結」與「連結農場」這兩個概念。
付費鏈接顧名思義就是透過購買其他網站的反向連結,以人為提升自身網站權重的行為;鏈接農場則是那些專門大量放出對外連結的網站。這種不自然的反向連結破壞了 Google 認定網站權重的演算法,所以也被 Google 判定是違規。
2012 年的 Penguin 演算法就是針對垃圾連結的主要應對,在 Penguin 上線後,很多先前透過購買大量鏈接而排名靠前的網站遭遇重挫——排名暴跌、流量驟減,一個經典案例是 2011 年被曝光的 J.C. Penney 黑帽事件:這家美國零售商透過SEO代理購買了數千條關鍵字豐富的鏈接,導致其網站一度在各種產品關鍵字上排名異常靠前。此事經《紐約時報》揭露後,Google 隨即證實這種做法違反指南,對 J.C. Penney 採取了演算法和手動雙重懲罰,讓其原本第一名的排名幾乎消失在搜尋結果中。
其實判斷連結是否屬於購買是很困難的,畢竟 Google 不太可能拿到直接證據,某些很厲害的內容或網站,確實也可能拿到不合理的大量反向連結,所以,為了避免誤判反向連結的懲罰,Google 後續的演算法更新偏好讓反向連結無效化(devalue),而非單純地懲罰網站。也就是說,網站不論透過何種手法(合規不合規)累積反向連結時,Google 的演算法重點是過濾掉有可疑的連結來源,讓這些連結的功能失效,而不是單純的懲罰網站。
當然,當數量與形式太詭異時,Google 依然會採取手動處分或演算法扣分,使涉及的網站排名大跌。總而言之,花錢買鏈接和經營鏈接農場並不是很穩妥的方式,比起這種灰帽地帶的做法,還是走正常的排名優化更實在。

私人站群網絡(PBN,Private Blog Network)
上面提到付費連結的時候,我相信一定有人也想到了:既然不能買,那我自己創造不行嗎?其實是可以的,但要非常小心,因為這樣的做法屬於「灰帽 SEO」的範圍,也就是雖然沒有違規,但 Google 不希望你這樣做。
首先,我要先說明,在 2012 年的 Penguin 演算法後,成立連結農場就是違規的,連結農場本身會被判定為垃圾網站,這個網站幾乎不會有排名,此外,從這個網站出去的連結也幾乎都會被忽略,所以這種黑帽手法就避免了吧。
但是,如果我自己做很多部落格,在其中偶爾推薦一下自己家裡的產品,在連結數量上不特別誇張,在部落格內容上也用心經營,會被視為違規嗎?其實不會,也因此,我才會說建立私人站群的方式屬於灰帽範疇,如果你有考慮這種做法,以下幾點是一定要注意的:
- 避免大量互相連結,每個站點獨立經營最保險:站群間不正常的戶相連結,是被判斷為連結農場的重要根據,所以要避免這個問題最好的方法就是讓每個站點相互獨立,只有在真正有關聯的內容時才相互推薦。
- 每個站點的內容品質非常重要:就算站群沒有被認為是連結農場,也不代表網站給的連結有價值,真正有價值的連結必須從有價值的網站給出,所以每個站點的內容品質依然非常重要,不能因為是拿來鞏固排名的額外站點,就隨便經營。
- 別透過相同的網路與名稱來經營:判斷站群的一個重要方式就是,這些站群的網域註冊人是不是同一個、網站交互 IP 有沒有重疊性、網站間連結性是否過高等等,所以最好是把每個元素都做切割,這樣可以更大程度地避免被認定為站群。
看到這裡你應該有意識到經營私人站群雖然不違規,但其實是一件很麻煩的事情,其實對多數人來說,在自己的主網站上好好寫內容、經營社群、電子報等等,都比這種站群經營要簡單有效,所以與其說是這個方法違反了 SEO 規範,倒不如說是這個方法的 SEO CP 值實在太低了。
當然,現在有 Ai 可以協助這整件事情運作,這方面我們有相關研究,等待時機成熟會再公布讓大家知道成果。

惡意連結攻擊(Negative SEO)
大家有沒有想過,既然垃圾連結對網站是有害的(尤其是在 2020 年以前),那麼我不要將垃圾網站連到自己的網站,而是對手的網站,是不是就會把對手給搞爛?沒錯,還真的有人這樣做了!不過我先說結論,正因為有這些人做了這種攻擊,導致 Google 對垃圾連結的看法趨向無效化,而不再是懲罰,所以現在這種攻擊已經沒有用了。
在 2012~2020 年間,Google 的 Search Console 推出了一個功能,讓網站擁有者可以宣告那些連結是不認同的,也就是讓 Google 知道這些連結不是你希望擁有的,這個功能無疑反應出了,有其他人正在用這種攻擊手法去傷害對手。其實,在我經手的案例當中,就遇過這種事件,客戶的網站忽然暴增一堆反向連結,但排名卻不升反降,其實就是對手的惡意攻擊。不過好在是這種攻擊方式有效的時間很短。如果現在有人瘋狂地在各種低質網站堆砌指向你網站的連接,Google大概率會直接忽略那些反向連結的權重,使其既無法提升自己也不會拖累別人。
當然,如果我們擔心這種問題,最好的方法還是長期觀察 Search Console 上的數據,確保沒有出現不正常的狀況。

點擊操控與行為信號欺騙
Google 有透漏過他們的演算法會將使用者行為納入考量,在 2024 年的 Google 演算法解包事件當中,也有發現相關蒐集數據,這證實了 Google 的確有蒐集使用者的行為,但還沒有直接證據確認使用者行為對 SEO 排名的影響力。
但這不影響黑帽 SEO 的遐想,總有一派人為了推廣自己的點擊程式,鼓催大家說點擊會影響排名,然後順水推舟的販賣相關產品,利用機器人程式或僱用大量人工,不斷在Google搜尋某關鍵字並點擊特定網站,假裝「使用者」非常青睞該網站;或者讓機器人模擬在網站上停留較長時間、瀏覽多個頁面,以營造良好的停留時間和低跳出率。
然而,Google 表示此類點擊操控對排名幾乎沒有影響。一位用戶在 Reddit 上發問「有什麼能阻止我製造一個點擊機器人來提升我的排名?」時,Google 的 John Mueller 回覆:「這麼做沒意義,但隨你高興」
事實上,如果點擊率就能輕易左右排名,早就會被大規模濫用,點擊程式的開發是非常容易的!因此Google早有防範措施。大家要知道,Google擁有世界最先進的演算法和異常偵測系統(例如對廣告無效點擊的偵測技術也可類比應用),能夠識別大量重複的搜索點擊模式。虛假的點擊行為往往與正常使用者模式不符,容易被過濾掉。所以,想依賴這種點擊刷存在的方式提升排名,有點太天真了。
以我十年 SEO 經驗來說,我認為使用者行為的初級信號沒有用、而深度信號有用,初級信號是指「點閱率」「停留時間」這種可以直接容易被操弄的數據,而深度信號是指「網頁互動深度」「瀏覽深度」「購物結帳」「訂閱電子報」等難以模仿的行為信號。而這些真正有用的信號,並不是可以輕鬆獲得的,只有把網站內容經營好才能改善。
所以在這個議題上的黑帽手法,其實並不是真正違反 Google 規定,而是單純的浪費時間。

虛假入口網站
這也是一個經典黑帽 SEO 手法,但也隨著技術進步而無效了,具體的思路是:讓使用者與搜尋引擎看到不一樣的東西,但不同於覆蓋內容這種低端手法,採用轉址或者判斷代理的方式進行操弄。也就是當看到代理是搜尋引擎時,提供一份優化好的內容給引擎,而是真人時,則提供另一份為了銷售而做的頁面。
這個方法是 Google 嚴令禁止的,並且這種做法有詐欺嫌疑,因為網站擁有者可以提供各種不實資訊,而繞開引擎的審核。所以在很早期這種方法就被針對性地處理了,現在的搜尋引擎不只會用機器人爬取,也會模仿真人使用,一旦發現內容有異樣,就是直接關小黑屋,從搜尋引擎中除名,所以千萬別用這種黑帽手法。

內容抄襲與 AI 生成垃圾內容
目前黑帽 SEO 在內容上的手法,大多使用內容抄襲、拼湊其他人的內容、或利用 AI 大量生成品質低劣的內容等。這些都是 Google 討厭的方式,雖然還沒到違規這麼嚴重,但也無法取得好排名,Google 在 2022 年推出「有用內容更新」(Helpful Content Update,)以及在 2023 年更新了搜尋垃圾政策,新增「大規模內容濫用」(Scaled Content Abuse)條款,即便內容不是明顯由機器生成,只要是以量產低品質內容來操縱排名,都屬於打擊範圍。
其實 Google 並不仇視 AI 產生的內容,關鍵是內容品質,如果 AI 可以寫出對用戶有幫助的內容,要取得排名是可行的,只是現在還不存在這種能徹底取代寫手的 Ai 而已。總之,一旦被判定為「沒有實質價值、主要是為搜尋引擎而非使用者創作的內容」,就很難取得好的排名,終歸一句:一切要以使用者為中心。
三大演算法打擊黑帽 SEO
Google 多年來投入了大量技術和人力來對抗搜尋垃圾。以下三個是最重要的更新,它們在打擊黑帽 SEO 手法上發揮了關鍵作用:

Panda 演算法:內容品質過濾
Panda 演算法於 2011 年首次推出,主要目標是打擊低品質內容網站。
在 Panda 上線之前,互聯網上充斥著「內容農場」——大量重複、淺薄內容的網站,透過關鍵字堆積獲取流量。Panda 對整體搜尋結果產生了重大影響(據估計影響了近12%的英文查詢),專門降低「薄弱內容、對用戶沒有附加價值」的網站排名。
Panda 最初是作為獨立更新推出,經過多次更新後,已在2016年左右整合進Google核心算法,成為持續作用的機制。這表示內容品質評估已融入日常的排名流程,而非一次性事件。Panda 的成功也開啟了Google透過演算法保障內容品質的先河。其後的「有用內容系統」(2022年推出)延續了相似理念,利用機器學習識別那些「為搜尋引擎而非為使用者」的內容並加以抑制,總的來說,Panda 演算法確保了黑帽的內容偽造策略難以得逞,推動整個網路生態朝著更有價值的內容發展。

Penguin 演算法:打擊連結垃圾
Penguin 演算法於 2012 年4月發布,最初被稱作「網路垃圾演算法更新」(Webspam Algorithm Update),顧名思義,它專門鎖定的是連結方面的作弊行為。
Penguin 的目標包括:大規模非自然外鏈、連結工廠、交換鏈接、私人博客網絡(PBN)等一切試圖操縱連結信號的手段。該更新一推出便對SEO界產生震撼——許多長期以來透過購買鏈接提升排名的網站一下子從搜尋結果中消失或大幅滑落,凸顯出Google打擊黑帽連結的決心
Penguin 後續經歷了數次更新與演進。2016年,Google宣布Penguin 4.0整合進核心演算法,並改變了懲處方式:從懲罰整站轉變為更細粒度的降權處理個別垃圾鏈接
也就是說,現在的演算法會更傾向於無視(devalue)不良鏈接對排名的影響,而非給網站貼上整體黑標。這對一般站長是件好事——如果有少數壞鏈接(甚至是競爭對手惡意建立的),網站不至於遭受毀滅性打擊,Google會選擇忽略那些鏈接。而對於試圖靠海量垃圾鏈接取巧的人,這些鏈接被無效化後也起不了作用。當然,若一個網站的鏈接圖譜中絕大多數都是作弊產物,演算法仍會降低該站的信任度與排名。
總而言之,Penguin 演算法表明Google在連結品質方面的立場:重質不重量。那些通過黑帽手段取得的大量低質量鏈接不僅無益,還可能暴露作弊痕跡招致處罰。反之,只有真實、高品質的鏈接才能長久地提升網站權重。

SpamBrain:AI 垃圾偵測系統
近年來,Google 更是引入了人工智慧技術來對抗層出不窮的垃圾手法。其中一項重要創新是 SpamBrain——Google 的 AI 驅動垃圾偵測演算法。
SpamBrain 其實早在 2018 年就已開始部署(但 Google 直到 2022 年才公開其名稱和概念)。它是一個不斷學習的系統,能夠自我優化提高對垃圾的檢出能力,包括偵測垃圾網站、垃圾內容和垃圾連結等各種作弊訊號,SpamBrain 的強大之處在於其適應性。隨著黑帽手法演變,SpamBrain 通過機器學習可以識別新的模式。
例如,在 2022 年12月的連結垃圾更新中,Google 明確表示將利用 SpamBrain 加強對新型連結垃圾的捕捉。同樣地,在內容方面,面對 AI 大量生成的垃圾內容,SpamBrain 也在不斷改進以區分哪些內容是有價值的,哪些只是流水線產出用來刷排名的無用頁面。
除了 SpamBrain 外,Google 搜尋團隊也持續推出專門的垃圾更新(Spam Updates)。例如:針對惡意竄改排名的「Payday Loan 演算法」更新(專治博彩、貸款等垃圾滋生嚴重的查詢領域)、打擊本地商家詐欺的「Possum」更新等等。不論是透過人工智慧還是規則調整,Google 每年都在進化其反垃圾對策,以應對黑帽 SEO 的新花樣。
綜合以上多種演算法與機制,Google 建立起一道道防線,極大壓縮了黑帽SEO的生存空間。如果說早期還有漏洞可鑽,如今的搜尋引擎早已變得聰明而嚴厲。對網站經營來說,與其冒著被懲罰的風險使用黑帽手法,真的還不如遵循正常的 SEO 策略,做好網站服務使用者,反而是最優解。
結論:白帽 SEO 才是長久策略
坦白說,撇除不道德的抄襲與詐騙類型的入口網站,我並不認為黑帽 SEO 是多麽不可饒恕的事情,這些手法更像是反抗搜尋引擎的叛逆攻防戰,實際上,在我的心底也認為憑什麼總是 Google 一手遮天,憑什麼是演算法決定誰可以曝光。
從目前市場的演變來看,黑帽 SEO 之所以式微,是因為 Google 的演算法確實技高一籌,並且真正的商業仰賴的是服務使用者,而非搞這些小手段,但這並不表示黑帽 SEO 毫無價值,這些類似黑客的思考邏輯,也是成就 Google 演算法完善的功臣。
所以,在演算法相對完善的現在,白帽 SEO 是做自然曝光的最佳解,但我們依然要留意各種新式的技術手法,也許從中可以找到不少啟發!
想請問使用黑帽的seo做法,會很容易被懲罰嗎?最近在不知不覺間好像有用到這篇文章提到的類似作法,有點擔心…
我的建議是,如果真的很擔心,就把能移除的方法移除乾淨,好好的做網站結構與內容優化比較重要。
至於會不會被懲罰,這個要看網站違規的項目是不是很嚴重,避開以下幾個 Google 非常討厭的手法,應該就只是沒效用而已,還不至於被懲罰:
1. 任何可能有引導詐騙的意圖或行為:惡意轉址、奇怪的入口網站等等,不過這個很少人會犯。
2. 隱藏內容與連結:利用白底白字、更改字體大小、蓋板等方式偷偷隱藏資訊。
3. 自身是連結農場:目前對於垃圾連結的習慣是,拿到垃圾連結那方採用無效化處理,給出垃圾連結那方比較可能受罰,所以只要自己不是連結農場,最多是浪費時間,不至於被懲罰。
如果是其他手法,通常是被忽略或者該篇內容排名降級,不至於到整個網站認定為黑名單,只要移除相關手法,通常都可以恢復排名,以上給你參考,如果有比較具體的內容要討論,也歡迎聯繫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