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做 SEO 的人都知道文章內容的重要性,內容為王這樣的說法也屢見不鮮,但你知道嗎?想要讓 SEO 文章的效果發酵,網站本身得有承載內容的良好架構,這也是本篇文章的主軸,我們將分享良好的 SEO 內容架構怎麼做,讓你的文章發揮更好的成效!
什麼是 SEO 內容架構?
當我們在看一本書的時候,往往會先閱讀書本的目錄,因為這樣能快速讓我們理解這本書可能涵蓋的主題、順序與編排方式。同理,在閱讀網站時,安排一個好的內容架構,也是向使用者與搜尋引擎傳達出清晰的目錄,讓他們能更快速的理解網站結構與內容範圍,所以,良好的 SEO 內容架構:就是讓搜尋引擎輕易理解網站關鍵字地圖的架站方式。
網頁的設計通常是以每頁一個主打關鍵字的邏輯建構的,這是因為過多的內容塞在同一個頁面,只會造成使用者的困惑與不耐煩,Google 也傾向頁面目標明確的網頁,願意給予更好的排名。對搜尋引擎來說,每個網頁都應該有明顯的意圖表示,例如:教學洗衣機簡易維修技巧的文章著墨的便是『洗衣機維修』『洗衣機故障』這類與修繕相關的字眼,如果使用者輸入此類關鍵字,這篇文章就有很高的機率曝光。
但問題來了,針對如「洗衣機」這種意圖還非常模糊的關鍵字時,網站又該怎麼處理來取得排名呢? 實際上,網站不太可能為這種意圖模糊的關鍵字撰寫獨立文章,即便想寫也是往往無從下手。所以正確的做法是將之作一個更高的階層結構,例如:集合文章的「分類或者標籤」,讓其包含這個概念下的不同內容頁面。讓我們以下方圖片做說明:

我們可以看到,在洗衣機這個大分類下,以最基本的意圖可以再區分為購買與尋求知識,並依據各種條件不斷的切割到更符合使用者意圖的狀況,而對搜尋引擎來說,在理解使用者與網站雙方的意圖後,給出以下的搜尋排名結果並不意外:
不難發現,針對一些中大型的目標關鍵字,往往需要的不是單一篇文章,而是一個集合的頁面,並且當這個頁面所包含的內容越豐富,效果也會越好。這一點也說明了,為什麼中小型電商很難單純以產品頁面競爭排名,因為在單一分類下的商品數量具有明顯落差時,Google 是不太可能給你曝光機會的,這時候最好的做法是利用網站部落格,做出除了產品之外的內容豐富性,藉以與大型電商競爭。
更進一步理解這當中的概念,想要競爭大型關鍵字,需要的是集合各種內容的頁面,而集合頁面其實遠遠不只有分類、標籤,還包含了像是:商品集合、首頁等設計,這些在階層上包含了更多細節的頁面,通常都是爭取大型關鍵字的核心。所以,如果你發現自己的品牌正在與大型網站爭排名,那麼最好的方法就是:專心在自己的產品上做出內容的豐富度,並且以首頁去爭取該領域的最大關鍵字,由於你拿的是首頁、大型網站拿的可能只是一個分類集合頁面,還是有一拼的可能性!
內容結構這樣做
首先,讓我提醒一件事:用戶搜尋的關鍵字,就是他們認知品牌的直接表現!所以,良好的分類結構,絕對不是只用專業角度進行分類,而是要融合對用戶關鍵字的觀察來進行分類。舉例來說:
普洛客的核心領域當然就是「SEO」,但是我們認知的 SEO 分類與一般用戶認知的可是有很大差異的,如果純粹以專家的角度來區分,那麼比較合理的分類應該會是:「程式架構」「內容優化」「反向連結」「演算法」「網站速度」「Schema」⋯⋯等等專業領域的討論,但這些內容很明顯不是一般使用者知道的,所以當我們去看關鍵字搜尋量時,會發現這些關鍵字根本沒人在找,那麼用這些內容來做分類架構,就只是做給自己開心而已。
更好的方法是:先確認使用者真正想找的訊息,以他們的角度出發,規劃他們看得懂的分類邏輯,例如:「SEO 排名觀念」「SEO 服務價格」「SEO 關鍵字排名」⋯⋯等等。在實作上,我們通常會有以下的做法:
1. 關鍵字搜尋量很重要
想要了解用戶的搜尋習慣,最簡單的方法就是了解目標關鍵字的搜尋量,越多人搜尋的關鍵字也直接反應了更多人是這樣理解品牌領域的。通常,我們會利用 Google Ads 的關鍵字規劃工具作為數據來源,具體的做法,可以看這篇文章:7 步驟教你做好 SEO 關鍵字分析報告。
2. 競爭對手就是最好的參考
觀察我們的主要對手,尤其是那些 SEO 排名非常好的對手,是一個快速的捷徑。因為這些網站能拿到領域的好排名,內容結構自然不會太差,我們不妨善加利用,甚至以對手的架構為藍本開始調整,都是簡單快速的方法。
這個過程不只可以節省我們的時間,也可以順便分析對手的分類結構,了解對手在哪些領域特別擅長,這可以幫助我們在初步規劃與建置時,避免與對方最厲害的領域硬碰硬,更早得到商業成果。

3. SERP 也很有用
SERP 是指搜尋引擎的結果頁面,也就是輸入關鍵字後得到的排名頁面。觀察目標關鍵字的 SERP 可以得到一個重要資訊:關鍵字的排名大多是給哪種網頁。
簡單來說,如果我們看到一個關鍵字的前 10 名有超過 5 個都是文章網頁,那想要拿到這個關鍵字的排名,自然是以文章頁面競爭最有機會,同理,我們可以藉由觀察這些 SERP 得出每個關鍵字的排名重點,挑選出集合頁面才有機會拿到排名的關鍵字,通常也都是最適合作為分類的架構。
4. 做分類可以很靈活
實作過程中我們常會遇到難以取捨分類邏輯的問題,我的建議是:抓好核心業務,其餘的可以很彈性。
讓我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來完整的操作一次分類架構:假設今天我要做一個美食部落格,那麼在內容結構上我首先面對的問題就會是「要用哪個維度做分類」,我可以選擇以地點做切割,分類就會是「台北」>「公館」這種方式;但我也可以用食物類別做切割「中式料理」>「合菜」,這兩者都是結構清晰且合理的方法,不過考量到我的商業目的是食記,想要帶給使用者的幫助是不知道要吃什麼東西的時候,可以參考我的內容,所以比較合理的方式是採用地點,因為這樣才方便查找資料。
分類結構決定採用「地點」,接著要想想有哪些維度可以變成標籤,剛剛提到的「食物類別」當然可以,另外「價位」、「營業時間」、「環境」⋯⋯這些有都是可以考據的項目,將這些規劃好以後,每篇文章的分類與標籤定位都會相當清楚,例如:分類在「台北」>「公館」的大盛豬排介紹文章,擁有「中等價位」、「座位少」、「需排對」、「可外帶無外送」、「非常好吃」、「豬排料裡」、「丼飯」這些標籤,能夠快速幫使用者理解內容,也讓搜尋引擎輕易了解網站結構。